2008年10月16日 星期四

Theme for October: Famous Places

For 8th grade AP English Class:

What places will you recommend your overseas friends to visit? Maybe you have many chances to travel abroad, but don’t forget that our island “Formosa” is a beautiful place with so much fun. What places or historical monuments will you introduce if you want to advertise the image of Taiwan? Try to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and then put your sentences together to create your work.

1. When did you visit the place?
2. Describe this place (i.e. how big is it, what makes it famous?).
3. With whom did you visit the park? Was it for a particular occasion? How many times have you visited this park?
4. What did you do while you were there? Provide at least three detailed examples of activities.
5. What was your favorite part about being there?
6. What was your least favorite part?
7. Would you recommend this place to other people visiting Taiwan? If yes, why? If no, why not?
8. Attach a picture of something in or related to the place with your message.

2008年10月5日 星期日

從影片 "天之驕子" 探討教師專業倫理

杭特老師是一位在極富盛名與傳統的St. Benedict Academy for Boys 教西洋古文明史並身兼副校長的一位優秀老師。杭特老師對教學充滿熱誠,教學生要學習如蘇格拉底、柏拉圖、凱撒大帝、奧古斯都等明哲偉人或賢君禮士,期勉學生要走偉人走的路,給學生品格、情操、及生活教育的典範,同時也給學生嚴格的訓練,校每年都會舉辦一場凱撒獎的競賽,為了有資格進入這項競賽,學生必須在西洋古文明史的課堂總成績取得前三名,最後能在競賽中勝出者就是年度的凱撒獎得主,在校史室中留下芳名與照片,是一件被視為至高榮譽的事。

影片剛開始,杭特老師的回憶帶著觀眾回到一群就讀 St. Benedict Academy 的中學生,馬丁、蒂帕、路易及塞卓同在杭特老師班上的四位好友。塞卓的父親是一位參議員,因為繁忙於政治身涯,其身教給塞卓相當大的影響。塞卓生性玩世不恭,及杜可望父愛卻總無法如願以償,他自小看清金錢與權勢的利害關係,因而對於人性、品格與踏實努力有著很深的懷疑。塞卓初到杭特老師的班上,既不用功也不禮貌,因其膽大敢大放厥詞,為人所不敢為,因此在同儕間產生了一些負面的帶頭作用。杭特老師藉著家訪了解了塞卓的家庭背景與父子關係後,便深深的同理塞卓的各項行為表現,也千方百計鼓勵塞卓能努力向學。

在杭特老師一次特意將自己中學時期的課本借給塞卓,並向塞卓大致說明第一次會考的重點後,塞卓果然初嚐學習成效之喜樂,因而開始收斂心性、發奮向學,他急起直追,和馬丁、蒂帕、路易同時角逐進入凱撒大賽的決賽資格。杭特老師一次又一次的鼓勵,終於讓塞卓一步一步的往前進,到了最後成績結算時,塞卓以一分之差名列第四在馬丁之後,這時杭特老師卻陷入天人交戰,想到塞卓這一路的努力與進步,深深期待著冷淡忙碌的父親能因為自己進入決賽而給予肯定與關愛,老師一念之間便把乖巧的馬丁剔除,將資格讓給塞卓,完全無視於馬丁也身感其家父欲建立自己家族榮耀的期望,因為馬丁的父親當年也是學校的凱撒獎得主,所以當然也對馬丁寄予相同的厚望。

就這樣,塞卓、蒂帕、路易進入了決賽。不料,決賽當天發生了一件令人出乎意料的插曲,在所有學生與受邀來賓家長面前,杭特老師突然發現塞卓有異,應是作弊行為,杭特老師在第一時間私下請示校長,但校長當機立斷回應杭特教師不予處理,要求老師裝作沒看到,最後杭特老師在天人交戰下,運用智慧,問了一題未在準備範圍的題目,化險為夷,讓蒂帕名正言順戴上桂冠,成為勝出者。

賽後杭特老師特意去找了塞卓,有了巧妙的對話,老師對塞卓的作弊行為深表失望,然塞卓只反問老師為何沒有當場糾舉,是不是因為自己父親的權勢?老師說事情相當複雜,不是如塞卓所想,但塞卓只是冷笑了一番,不再作聲,此後又回到一副玩世不恭、到處搗亂的故態。塞卓畢業時因著父親的關係,得到耶魯大學的入學許可,但一切看在杭特老師的眼中,只有深深的遺憾,認為自己對塞卓是教育失敗。

在事隔廿五年後,校方收到塞卓邀請老師與當時同班同學一起聚會,並要重現當年凱撒獎的競賽實況,塞卓更向母校開出務必請杭特老師出席擔任競賽主持人之條件,同時答應捐出母校有史以來最多的捐款,可足以蓋兩座大圖書館。就這樣,杭特老師再次踏上與學生會面的旅程,心裡更深深期待著相信著塞卓早已悔悟未成年時的過錯,能以光明磊落的心態來回到比賽會場,以洗往日的汙名,也稍能減輕杭特老師的罪惡感。

不料,到了比賽最後階段,杭特老師還是發現:雖然塞卓早已是大企業的總裁,有美滿的家庭,兩個可愛的兒子,但本性卻未稍有更改,競賽對塞卓來說就是要不折手段讓自己勝出。發現塞卓再度作弊的杭特老師,雖然用了當年同一道將塞卓刷下來的題目來終止比賽,但心情卻掉入深淵,先前燃起的一絲希望完全破滅,而自己也再一次深陷道德困境,無法將塞卓的作弊行為公諸於大家。杭特老師最後在洗手間遇見塞卓的時候,氣憤的向賽卓提出良心道德的重要性,也確實表明對塞卓這樣的行徑感到絕望與不齒,稍後老師也前去向馬丁坦白當年自己的私心。

最後電影結束於塞卓原來是要藉這次聚會正式宣布自己將參選國家參議員,會中他要尋求自己過去同窗好友的支持,並製造一些噱頭,以便讓自己能受到媒體的關注。在塞卓接受媒體訪位的同時間,其他學生則秘密地躲到老師房間要給老師驚喜,並一一向老師感謝當年老師的栽培之恩,對老師一生的身教言教,表示崇敬之意。杭特老師似乎在那一刻起突然明白:對於塞卓他是深深的一次挫敗,但一次挫敗不能決定一個人終身的成就如何。因此回到學校後,杭特教師燃起希望,打起精神,再度重執教鞭作育英才,為自己的生命踏出更多更美好的軌跡,這些都是像帕蒂、馬丁及路易等學生教給老師的重要人生課程。

看完此部影片,心中有許多悸動與反思,以下便從教育倫理學的角度對影片中部分情節加以討論。

首先,我們可先來探討教師專業道德的問題,在片中有幾處有關杭特老師的專業道德爭議,例如老師為了讓努力力求轉變的塞卓進入決賽博取父親認同疼愛,便將平時踏實努力,生性憨厚的馬丁由第三名調為第四名,與決賽資格擦身而過,在名單公布後,杭特老師瞥見馬丁獨自一人在樹下落寞傷心的場景,但杭特教師並未及時修正結果。雖然杭特老師是為了激勵塞卓,但卻硬下心腸犧牲馬丁。此項決定之舉動,有違教師專業倫理,因為教師應對其所任教的每一位學生同樣愛護與教導,不應有私心以對厚此薄彼,造成不公平的待遇。此外教師與學生的關係中,存在著一種權力不對等關係,尤其對於尚未成年的學生,教師的一言一行很可能是影響學生未來的重大關鍵,就如片中故事,所幸馬丁並未因落選而變得放棄自我,但那何嘗不是一種風險? 因此身為教師,一定要能謹守專業倫理,絕不能夠做出傷害學生之行為,更應經常檢視自己的內在道德良知,並在行為上作學生的良好典範,因為教育無他,為愛與榜樣而已。

杭特老師在自己的專業知識上給學生良好的典範,甚至在處理私人感情上,杭特老師也做到謹遵教師專業道德,並未與心儀已久的女同事做出逾矩的行為,這些都在在證明杭特老師是一位有專業倫理的老師,會犯了對塞卓予以私心寵愛的過錯,真是完全出自於對學生的太過期待與同情。這一點我覺得是教師在從事專業工作時應注意的一個大陷阱,因為一位有愛心的老師容易對在某種層面是弱勢的學生加以特別的寬容與疼愛,以致失去應有的份際或要求標準。在片中,杭特老師就是因為對塞卓的情形過於同情,甚至投射到自己中學時期的境況,看到塞卓只需要老師拉一把也許就能改變一生,便忘了也應保守對其他學生應有的權利,例如,針對塞卓在比賽中作弊,雖然老師運用了智慧將塞卓刷出優勝名單之外,但塞卓作弊之行為並未被予以正式的處分,心想這樣重大的比賽,若有作弊不公平的現象,對於所有參賽者是很不公平的,就像片中的凱撒大賽,若塞卓的作弊行為被糾舉出來,說不定路易也能有勝出的希望,更或許馬丁就有出賽的機會,只可惜校方並未作正式處理,僅止於杭特老師自己的告白與私下面對學生的對質。當學生作弊老師並未有勇氣做正式處理時,對學生的身教又是如何? 如果老師滿是古聖先賢的教誨,但卻也在現實中屈撓於權勢與現實利益考量,學生又將如何看待學校整個教學團隊與教育體制? 我想這些都是在提醒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唯有將視野放在專業倫理與道德的層次時,我們才能夠看清教育現場的許多迷思與似是而非陷阱。

高興老師藉由這次的影片欣賞讓我們對教師專業道德與專業倫理有更深一層的體認,這部片子選得很好,因為片中的情節的確凸顯了教師們在工作現場中經常遇到的一些兩難情境,但透過教育倫理學的學理與知識,相信我們一定能在面對這樣的兩難情境時,作出較符合公平正義的決定,畢竟教師工作面對的是學生的人格心性陶冶與未來生活能力的發展,我們如何將恆久平安的安身立命之道深耕於學生幼小心靈,牽繫著一個國家民族的存亡,實在不可不慎,願同業之士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