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16日 星期四

Theme for October: Famous Places

For 8th grade AP English Class:

What places will you recommend your overseas friends to visit? Maybe you have many chances to travel abroad, but don’t forget that our island “Formosa” is a beautiful place with so much fun. What places or historical monuments will you introduce if you want to advertise the image of Taiwan? Try to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and then put your sentences together to create your work.

1. When did you visit the place?
2. Describe this place (i.e. how big is it, what makes it famous?).
3. With whom did you visit the park? Was it for a particular occasion? How many times have you visited this park?
4. What did you do while you were there? Provide at least three detailed examples of activities.
5. What was your favorite part about being there?
6. What was your least favorite part?
7. Would you recommend this place to other people visiting Taiwan? If yes, why? If no, why not?
8. Attach a picture of something in or related to the place with your message.

2008年10月5日 星期日

從影片 "天之驕子" 探討教師專業倫理

杭特老師是一位在極富盛名與傳統的St. Benedict Academy for Boys 教西洋古文明史並身兼副校長的一位優秀老師。杭特老師對教學充滿熱誠,教學生要學習如蘇格拉底、柏拉圖、凱撒大帝、奧古斯都等明哲偉人或賢君禮士,期勉學生要走偉人走的路,給學生品格、情操、及生活教育的典範,同時也給學生嚴格的訓練,校每年都會舉辦一場凱撒獎的競賽,為了有資格進入這項競賽,學生必須在西洋古文明史的課堂總成績取得前三名,最後能在競賽中勝出者就是年度的凱撒獎得主,在校史室中留下芳名與照片,是一件被視為至高榮譽的事。

影片剛開始,杭特老師的回憶帶著觀眾回到一群就讀 St. Benedict Academy 的中學生,馬丁、蒂帕、路易及塞卓同在杭特老師班上的四位好友。塞卓的父親是一位參議員,因為繁忙於政治身涯,其身教給塞卓相當大的影響。塞卓生性玩世不恭,及杜可望父愛卻總無法如願以償,他自小看清金錢與權勢的利害關係,因而對於人性、品格與踏實努力有著很深的懷疑。塞卓初到杭特老師的班上,既不用功也不禮貌,因其膽大敢大放厥詞,為人所不敢為,因此在同儕間產生了一些負面的帶頭作用。杭特老師藉著家訪了解了塞卓的家庭背景與父子關係後,便深深的同理塞卓的各項行為表現,也千方百計鼓勵塞卓能努力向學。

在杭特老師一次特意將自己中學時期的課本借給塞卓,並向塞卓大致說明第一次會考的重點後,塞卓果然初嚐學習成效之喜樂,因而開始收斂心性、發奮向學,他急起直追,和馬丁、蒂帕、路易同時角逐進入凱撒大賽的決賽資格。杭特老師一次又一次的鼓勵,終於讓塞卓一步一步的往前進,到了最後成績結算時,塞卓以一分之差名列第四在馬丁之後,這時杭特老師卻陷入天人交戰,想到塞卓這一路的努力與進步,深深期待著冷淡忙碌的父親能因為自己進入決賽而給予肯定與關愛,老師一念之間便把乖巧的馬丁剔除,將資格讓給塞卓,完全無視於馬丁也身感其家父欲建立自己家族榮耀的期望,因為馬丁的父親當年也是學校的凱撒獎得主,所以當然也對馬丁寄予相同的厚望。

就這樣,塞卓、蒂帕、路易進入了決賽。不料,決賽當天發生了一件令人出乎意料的插曲,在所有學生與受邀來賓家長面前,杭特老師突然發現塞卓有異,應是作弊行為,杭特老師在第一時間私下請示校長,但校長當機立斷回應杭特教師不予處理,要求老師裝作沒看到,最後杭特老師在天人交戰下,運用智慧,問了一題未在準備範圍的題目,化險為夷,讓蒂帕名正言順戴上桂冠,成為勝出者。

賽後杭特老師特意去找了塞卓,有了巧妙的對話,老師對塞卓的作弊行為深表失望,然塞卓只反問老師為何沒有當場糾舉,是不是因為自己父親的權勢?老師說事情相當複雜,不是如塞卓所想,但塞卓只是冷笑了一番,不再作聲,此後又回到一副玩世不恭、到處搗亂的故態。塞卓畢業時因著父親的關係,得到耶魯大學的入學許可,但一切看在杭特老師的眼中,只有深深的遺憾,認為自己對塞卓是教育失敗。

在事隔廿五年後,校方收到塞卓邀請老師與當時同班同學一起聚會,並要重現當年凱撒獎的競賽實況,塞卓更向母校開出務必請杭特老師出席擔任競賽主持人之條件,同時答應捐出母校有史以來最多的捐款,可足以蓋兩座大圖書館。就這樣,杭特老師再次踏上與學生會面的旅程,心裡更深深期待著相信著塞卓早已悔悟未成年時的過錯,能以光明磊落的心態來回到比賽會場,以洗往日的汙名,也稍能減輕杭特老師的罪惡感。

不料,到了比賽最後階段,杭特老師還是發現:雖然塞卓早已是大企業的總裁,有美滿的家庭,兩個可愛的兒子,但本性卻未稍有更改,競賽對塞卓來說就是要不折手段讓自己勝出。發現塞卓再度作弊的杭特老師,雖然用了當年同一道將塞卓刷下來的題目來終止比賽,但心情卻掉入深淵,先前燃起的一絲希望完全破滅,而自己也再一次深陷道德困境,無法將塞卓的作弊行為公諸於大家。杭特老師最後在洗手間遇見塞卓的時候,氣憤的向賽卓提出良心道德的重要性,也確實表明對塞卓這樣的行徑感到絕望與不齒,稍後老師也前去向馬丁坦白當年自己的私心。

最後電影結束於塞卓原來是要藉這次聚會正式宣布自己將參選國家參議員,會中他要尋求自己過去同窗好友的支持,並製造一些噱頭,以便讓自己能受到媒體的關注。在塞卓接受媒體訪位的同時間,其他學生則秘密地躲到老師房間要給老師驚喜,並一一向老師感謝當年老師的栽培之恩,對老師一生的身教言教,表示崇敬之意。杭特老師似乎在那一刻起突然明白:對於塞卓他是深深的一次挫敗,但一次挫敗不能決定一個人終身的成就如何。因此回到學校後,杭特教師燃起希望,打起精神,再度重執教鞭作育英才,為自己的生命踏出更多更美好的軌跡,這些都是像帕蒂、馬丁及路易等學生教給老師的重要人生課程。

看完此部影片,心中有許多悸動與反思,以下便從教育倫理學的角度對影片中部分情節加以討論。

首先,我們可先來探討教師專業道德的問題,在片中有幾處有關杭特老師的專業道德爭議,例如老師為了讓努力力求轉變的塞卓進入決賽博取父親認同疼愛,便將平時踏實努力,生性憨厚的馬丁由第三名調為第四名,與決賽資格擦身而過,在名單公布後,杭特老師瞥見馬丁獨自一人在樹下落寞傷心的場景,但杭特教師並未及時修正結果。雖然杭特老師是為了激勵塞卓,但卻硬下心腸犧牲馬丁。此項決定之舉動,有違教師專業倫理,因為教師應對其所任教的每一位學生同樣愛護與教導,不應有私心以對厚此薄彼,造成不公平的待遇。此外教師與學生的關係中,存在著一種權力不對等關係,尤其對於尚未成年的學生,教師的一言一行很可能是影響學生未來的重大關鍵,就如片中故事,所幸馬丁並未因落選而變得放棄自我,但那何嘗不是一種風險? 因此身為教師,一定要能謹守專業倫理,絕不能夠做出傷害學生之行為,更應經常檢視自己的內在道德良知,並在行為上作學生的良好典範,因為教育無他,為愛與榜樣而已。

杭特老師在自己的專業知識上給學生良好的典範,甚至在處理私人感情上,杭特老師也做到謹遵教師專業道德,並未與心儀已久的女同事做出逾矩的行為,這些都在在證明杭特老師是一位有專業倫理的老師,會犯了對塞卓予以私心寵愛的過錯,真是完全出自於對學生的太過期待與同情。這一點我覺得是教師在從事專業工作時應注意的一個大陷阱,因為一位有愛心的老師容易對在某種層面是弱勢的學生加以特別的寬容與疼愛,以致失去應有的份際或要求標準。在片中,杭特老師就是因為對塞卓的情形過於同情,甚至投射到自己中學時期的境況,看到塞卓只需要老師拉一把也許就能改變一生,便忘了也應保守對其他學生應有的權利,例如,針對塞卓在比賽中作弊,雖然老師運用了智慧將塞卓刷出優勝名單之外,但塞卓作弊之行為並未被予以正式的處分,心想這樣重大的比賽,若有作弊不公平的現象,對於所有參賽者是很不公平的,就像片中的凱撒大賽,若塞卓的作弊行為被糾舉出來,說不定路易也能有勝出的希望,更或許馬丁就有出賽的機會,只可惜校方並未作正式處理,僅止於杭特老師自己的告白與私下面對學生的對質。當學生作弊老師並未有勇氣做正式處理時,對學生的身教又是如何? 如果老師滿是古聖先賢的教誨,但卻也在現實中屈撓於權勢與現實利益考量,學生又將如何看待學校整個教學團隊與教育體制? 我想這些都是在提醒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唯有將視野放在專業倫理與道德的層次時,我們才能夠看清教育現場的許多迷思與似是而非陷阱。

高興老師藉由這次的影片欣賞讓我們對教師專業道德與專業倫理有更深一層的體認,這部片子選得很好,因為片中的情節的確凸顯了教師們在工作現場中經常遇到的一些兩難情境,但透過教育倫理學的學理與知識,相信我們一定能在面對這樣的兩難情境時,作出較符合公平正義的決定,畢竟教師工作面對的是學生的人格心性陶冶與未來生活能力的發展,我們如何將恆久平安的安身立命之道深耕於學生幼小心靈,牽繫著一個國家民族的存亡,實在不可不慎,願同業之士共勉之。

2008年9月13日 星期六

2008 English AP Class Introduction

Hi, everyone. This is an introduction to my 2008 English AP Class. I am the teacher Shirlane Wei. We are from Sacred heart High School for Girls, Taipei, Taiwan. This is my 18th year of teaching English for teenagers as a foreign language. My great contentment lies in helping students learn and use English naturally and successfully. When it comes to learning English, the truth that practice makes perfect can always stand the test of time. With the help of more advanced ICT (Internet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to put oneself under an English environment is easier than before, so that we can create for ourselves more opportunities to use authentic English.
I felt privileged to work together with 23 outstanding young girls. We plan to join some interesting on-line projects where we may understand us better through project research and better appreciate other participant schools from many different countries. I think this year is going to be an exciting journey of English learning as well as a brand new window on the world for all of us.
Now I would like to invite my dear students to write something about themselves and their expectation for this class. (by Shirlane 2008 SH Taiwan)

2008年7月28日 星期一

Five Key Issues in Restructuring 讀後心得

面對學校組織再造,校長應該會面對以下五項重要議題,這五項重大議題也同時呈現了學校組織轉型的複雜性與一些所要面臨的重大挑戰。
首先,校長要有系統思維,要從組織成員的願景建構出發。
許多學校在組織再造時只想到發展新的方案,如新的管理模式,統合課程,運用科技等。雖然新的方案與新的作法的確重要,但要讓組織再造或真正轉型並非只是透過一連串互不相連結的創意專案,學校需要的是一個核心願景,像串起珍珠的那一條線,串起所有計畫或專案。此外,校長應注意到如何營造一個有利成員共同願景建構的環境。要有利於共同的願景形塑,組織ㄧ定要透明,訊息的流通是流暢的,所有組織成員都了解組織的現狀,優缺點,更重要的是隨時能得知最新的教育思潮與教學專業。總之,一個由下而上的建構取向(a bottom-up approach)是較易成功的。
第二、要重視教學成效,並且能有效評量。
教育不應只停留在是一種 "良心事業" ,而是要重視教育的成果。學校要能夠檢視學生真正學到什麼,而不是只重視學校教了什麼。也就是說學生是否在學校的課程與教學設計下,學到了真正帶得走的能力。至於,學生應該真正具備什麼樣的能力?應該如何有效評估?這也是學校領導者需積極思考的。整體來說,學校教育的功能應該有至少有以下面向:就業準備、升學準備、成為良好公民與充分發揮潛能。在這樣的前提下,學校的課程設計應該是 "應用學術"取向 (applied academics),相較以往傳統學術與職業取向的清楚分野,是較合乎潮流的。當然,在這樣的思維中,可看出教學方式應該是以學生為中心且重視學習歷程建構的較為合宜。
第三、學校是一個開放系統。
學校的組織再造要成功,並不只是因為學校內部成員想要改善學校,外部的壓力與要求也是啟動轉變的很重要因素。學校領導人要了解學校並非是一個封閉系統,在今日,尤其是企業界對人才的需求,更是有主導學校教育的重大影響力。學校要能成功經營,應該要與家長、社區、工商企業界及政府單位相互合作,各司其職共創綜效。尤其社會服務單位與學校系統應各自思考彼此的教育責任與關係,最後兩者都應該將重點回到真正的客戶--孩子身上。
第四、校長與職權
校長的角色應該是一個促進者,充分給予所需資源與技能,並發揮影響力促使成員成長,此外校長也應採取新的領導角色,調整決策結構並適當分配資源以達成願景的實現。學校組織再造的長期成功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那就是校長的領導風格,成功的校長能知覺:當職權(power)分享的時候事實上是職權的綜效增加。
第五、低成就學生的挑戰
學校教育應該要重視後段低成就學生的需要。當學校重視到這些學生的需求,也努力降低輟學率的時候,學校基本上一定需要做一些思維與做法的改變。低成就學生需要較個人化的教育、對他們具有意義的教材、讓他們能體驗成功的任務、成人的信任關係以及穩定的同儕關係。傳統的分班及評分機制不容易讓這些學生在學校體驗到成功。不過這是一個艱難的任務,教師要如何滿足資優與低成就學生的兩極化需求,的確不容易。近來,有一些組織再造的學校採用合作學習的模式有不錯的經驗,他們將同儕,教師團隊,家長資源以及社區的力量結合起來,也再純學術課程上整合一些職業性課程,以滿足不同群組特性之學生需求。
結語
若我們依照Conley的說法,將組織再造定義為:是學校基本假定與作法的改變,也是學校內外部關係的變革,而這些改變都是為了改善所有學生的學習成效,那麼事實上真正已在進行組織再造的學校並不多見,多半仍只是停留在幾項新的專案實施而已。我想,學校的組織再造一定要從學校的願景出發,組織再造也正是讓學校所有成員共同思考教育本質,並對以上五項主要議題加以探討的契機。
資料來源: http://www.ericdigests.org/1992-4/five.htm

2008年7月14日 星期一

電影 "蒙娜麗莎的微笑" 觀後感

蒙娜麗莎的微笑~一位女性主義者的發現之旅

凱薩琳 華特,這位優異的藝術史老師,幸運地獲得衛斯理女子學院的一年講學聘書,在滿心期待下獨自一人負笈自溫暖、開放的加州遷徙到上流權貴匯集的保守麻州。我個人認為這部影片在某種程度上是一位女性主義者的發現之旅。劇中,凱薩琳的角色就代表著一位典型的女性主義者,在當時仍舊保守的時代,她不僅有著迷人的外表,更有專業知識與獨立自主的個性。對她而言,追求自我的實現絕對遠重要於愛情與婚姻,自始至終,她認為依自我意識決定自己的生活很重要,女性不應因為愛情婚姻而犧牲自己的人生夢想。
這位以追求自我實現為信奉價值的獨立女性,認為能進入一流的女子學府教書,正可以看著許許多多如她一樣優秀傑出的年輕女子成為一個個獨立自主、有智慧魅力的現代女性,這是何其美好的事!可是不多久,凱薩琳發現:這所極富盛名的女子學院的確是一所追求知識與智慧的殿堂,一流的老師、一流的學生,但這一切卻是為了一個極令這位女性主義者失望的可笑信念。所有的栽培與學生的努力都是為了裝備迷人且優秀的女孩,讓她們成為上流精英領袖、權貴家族的女主人,為優秀的菁英家族相夫教子,經營一個美滿的家庭,好為顯赫成功的男性增加成功人生的光環。這一切在凱薩琳眼中是何其的諷刺!
凱薩琳鮮明強烈的前衛色彩,與衛斯理學院深沉穩固的傳統勢力,兩者的強烈對比早已為凱薩琳的離去寫下伏筆。然而,這一趟也並非完全白費,最後學生貝蒂自不幸的婚姻與極度虛榮無情的母親勢力中堅強的站了起來,決定為自己到紐約找一間房子(房間是女性自覺相當重要的的意象之一),這象徵了凱薩琳在衛斯理帶來的新的可能,這個可能也讓校方及董事會,在應廣大學生的選課壓力下,開始有些許傳統勢力的鬆動。對凱薩琳而言,她也要學習接受學生瓊安放棄耶魯大學的入學許可而自覺的選擇婚姻與家庭,這是女性意願的多元面貌,並非選擇結婚就是放棄自己的未來人生。這一次,凱薩琳懂得分辨自己到底是為女性主義而女性主義,還是她真的從內心裏知道自己是自己的主人?就像 Greenleaf在僕人領導的書中提及,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開始這趟真實自我的發現之旅,而凱薩琳就從離開衛斯理前往歐洲開始!

2008年7月11日 星期五

陳木金教授校長學專題學習心得

昨天晚上想完成此項作業,可是在霞雲體驗場的體驗活動實在太令我震撼,因此回家後全身痠痛,眼皮沉重,就請老師包含這遲來的學習心得!
這是我第一次上木金老師的課,看見木金老師的第一印象就是:和善、專業、勤敏。木金老師個人在校長學這一個領域的用心經營,可以從他上課時清楚條理的大綱、解說時的切中要點且能用最精簡有力之文句點出精神內涵、以及老師教學網站上精采的知識管理平台等教學著墨之處感受到老師的專業與對個人教學工作的執著與用心。我想,木金老師早就用身教在潛移默化學生了!
第一堂課,老師位我們點出要成為一位優校長。必須在三個方面下功夫:一、校長學,也就是專業知識的部份,這方面要能在校務發展、行政管理、教學領導、公共關係與專業責任上去按部就班位自己打下基礎。二、學校長,也就是校長的實務經驗部份,老師期勉我們要留心在初始接觸與觀察、教訓總輔人會等層面之實務訓練、組織中的技術與文化層面要用心、在互動分享方面則是由溝通到分享到合作到競爭,彼此感謝與祝福、最後校長應該有省思札記,隨時記錄自己的觀察與心得,以及創意點子妙方法。三、長學校,在這一方面,校長必須在內容知識、程序知識、策略知識、省思的知識與靈性的知識等五方面用心耕耘。
因為學校的事務是--人多事雜速度快,校長唯有用腦作計畫,用手去執行、用心來評估、用靈做服務,方能做好平日所需面對的繁雜事務。在情意方面,笑、甜、勤、敏、鬆、靜、柔軟、慈悲,不過總抱著 "事情要完成、原則要把握" 的前提,從好心情中就能完成好事情。最後,我覺得木金老師給大家對全面成功的定義是我相當喜歡的,老師期勉我們要能全面成功就要不斷更新、傾聽內心、保持誠信良善,上台盡心盡力,下台笑罵由人,如此便能用心、誠懇、打動人。
木金老師的課就是一場豐富之旅,我期待下一次的盛會,........。